更年期進行激素治療 改善腸道細菌可能是關鍵
6月20日報道 文/sharon
一項在小鼠身上進行的新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雌激素治療會改變腸道內的微生物組成和活性,會影響雌激素的代謝。
根據這項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食品科學和人類營養學教授Zeynep Madak-Erdogan領導的研究,β-葡萄糖苷酸酶(GUS)在腸道合成雌激素的代謝中起著關鍵作用。
這項研究表明,改變腸道內的化學物質可以提高絕經后婦女和乳腺癌患者服用雌激素的有效性和長期安全性。
Madak-Erdogan說:“我們的發現表明,臨床醫生可以使腸道生物群落通過益生菌改變雌激素的半衰期和屬性,這樣長期用戶獲得雌激素替代療法的療效不會增加生殖系統癌癥的風險。”
研究人員說,盡管這些發現需要在人類身上得到驗證,但這項研究為雌激素替代療法對微生物基因表達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可能解釋為什么患者對激素療法的反應會有所不同。
小鼠激素治療研究
美國農業部的科學家們將40只雌性老鼠分成五組,分別用不同的雌激素進行治療,單獨或與雌激素受體藥物巴多昔芬(bazedoxifene)聯合使用。這些小鼠被喂食高脂肪食物10周后切除卵巢,模仿與更年期有關的雌激素缺乏環境。
經過6周的治療,研究人員從老鼠身上提取DNA樣本來檢測基因轉錄。他們還檢測了小鼠盲腸(大腸子開始的囊袋)和糞便樣本中的微生物群落,以評估它們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多樣性和活性。
Madak-Erdogan說:“我們觀察到,在用偶聯雌激素和脲基二甲醚處理小鼠后,其糞便GUS活性和葡萄糖醛酸(雌激素代謝的副產品)的水平均有所下降。這個實驗結果表明,雌激素補充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組組成和雌激素代謝。”
Madak-Erdogan說:“雖然整個菌群的多樣性沒有明顯改變,但我們發現雌激素治療改變了一些細菌分類群的活動。腸道中與GUS相關的幾種細菌的水平降低了,包括一種被認為具有抗炎作用的細菌。”
與對照組小鼠相比,使用雌激素巴多昔芬的小鼠的糞便中抗炎細菌含量顯著降低。然而,研究人員發現,糞便中抗炎細菌含量較高的小鼠體重會增加、肝臟變更大、體內的雌激素代謝物更多。
在檢查糞便菌群中常見細菌的數量時,研究人員發現了包括乳酸菌和鏈球菌在內的多種微生物的含量較高。在其他研究人員之前的研究中,乳酸菌被證明與GUS相關,而GUS在鏈球菌亞種中被發現。
小編說兩句:
研究表明,GUS細菌還與抑制癌癥藥物他莫昔芬的兩種代謝產物有相互作用,這是一項重要的發現,因為該藥物的血清濃度較低與乳腺癌患者的預后不良有關。新的研究可以改變腸道內細菌,從而提高絕經后婦女和乳腺癌患者服用雌激素的有效性和長期安全性。(sharon)